清洗消毒
加工设备与工器具
――首先彻底清洗
――消毒(82℃热水、碱性清洁剂、含氯碱、酸、酶、消毒剂、余氯200ppm浓度、紫外线、臭氧)
――再冲洗
――设有隔离的工器具洗涤消毒间(不同清洁度工器具分开)
工作服、手套
――集中由洗衣房清洗消毒(专用洗衣房,设施与生产能力相适应)
――不同清洁区域的工作服分别清洗消毒,清洁工作服与脏工作服分区域放置
――存放工作服的房间设有臭氧、紫外线等设备,且干净、干燥和清洁
频率
――大型设备,每班加工结束后
――工器具根据不同产品而定
――被污染后立即进行
空气消毒
――紫外线照射法。每10~15m2安装一支30W紫外线灯,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低于20℃,高于40℃,湿度大于60%时,要延长消毒时间。适用于更衣室、厕所等。
――臭氧消毒法。一般消毒1小时。适用于加工车间、更衣室等。
――药物熏蒸法。用过氧乙酸、甲醛,每平方米10ml,适用于冷库,保温车等。
纠偏
在检查发现问题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纠正,如再清洁、消毒、检查消毒剂浓度、培训员工等。
记录
――每日卫生监控记录
――检查、纠偏记录
(三)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造成交叉污染的来源
――工厂选址、设计、车间不合理
――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良
――清洁消毒不当
――卫生操作不当
――生、熟产品未分开
――原料和成品未隔离
预防
――工厂选址、设计
――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
――厂区内不造成污染
――按有关规定(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
车间布局
――工艺流程布局合理
――初加工、精加工、成品包装分开
――生、熟加工分开
――清洗消毒与加工车间分开
――所用材料易于清洗消毒
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方向
人流――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
物流――不造成交叉污染,可用时间、空间分隔
水流――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
气流――入气控制、正压排气
加工人员卫生操作
――洗手、首饰、化装、饮食等的控制
――培训
监控
――在开工时、交班时、餐后续加工时进入生产车间
――生产时连续监控
――产品贮存区域(如冷库)每日检查
纠偏
――发生交叉污染,采取步骤防止再发生
――必要时停产,直到有改进
――如有必要,评估产品的安全性
――增加培训程序
记录
――消毒控制记录
――改正措施记录
(四)手的清洗和消毒、厕所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洗手消毒的设施
――非手动开关的水龙
――有温水供应,在冬季洗手消毒效果好
――合适、满足需要的洗手消毒设施,每10-15人设一水龙为宜
――流动消毒车
洗手消毒方法、频率
――方法
清水洗手―→用皂液或无菌皂洗手―→冲净皂液―→于50ppm(余氯)消毒液浸泡30秒―→清水冲洗―→干手(用纸巾或毛巾)
――频率
每次进入加工车间时,手接触了污染物后及根据不同加工产品规定确定消毒频
率
监测
――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设施的清洁与完好
――卫生监控人员巡徊监督
――化验室定期做表面样品微生物检验
――检测消毒液的浓度